龚方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龚方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品牌技术的瓶颈,资源的瓶颈,管理的瓶颈,都在制约中国未来经济能不能继续成功的扩张,而在转型中扩张,在全球化仍然继续的格局当中,继续保持一个领先地位的关键,也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主题为“中国管理·全球力量”的2010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摩根大通证券亚太董事总经理龚方雄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和管理在全球格局转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全球的经济扑朔迷离,处在一个后危机时代的一个极具变化的开始,国资委的领导说过,“任何一个危机过后都会产生一个革新和变革,问题是这个革新和变革的方向会来自于哪里?”资本市场是富有启发性的,资本市场一个主要功能是负责预测未来,我认为今年有一个板块会非常热,这个板块就是富有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技术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得非常亮眼。

目前这一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金蝶软件香港资本市场今年已经上涨了150%,今年我也非常看好黄金,今年资本市场和全球经济动荡不堪,全球经济扑朔迷离,但是黄金,在今年不管是美金涨,还是美金跌的时候,黄金都是一路上升的,不管股市涨和股市跌,黄金也是一路上升的,而且最近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稀有金属,以中国的稀土为代表的稀有金属,上升极大。大家知道自从中国的稀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话题以来,各类稀土在国际资本市场升幅达到3倍到4倍之间。资本市场的这种表现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呢?

还有一个特点,大的经济体系,比如欧洲、美国的资本市场今年应该是处在一个动荡的格局当中,但是小的新兴市场今年升幅极其剧烈,大家可能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当中感觉不到,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年初所预测的一个行情叫前低后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A股仍然是下跌的,在3000点附近,大家可能没有看到,一些小的新兴市场像亚洲最好的是印度尼西亚,资本市场已经涨到40%,泰国虽然政局动荡,但是他们的资本市场也涨了30%。那么这一点从另一方面,在中国虽然整个大盘没有涨的资本市场,也得到了某种验证,就是虽然大盘没有涨,但是中国所谓的小盘股、题材股、概念股、区域板块股今年的回报是相当丰厚的。所以说今年另一个资本市场特征是大市场、大股票不涨,小市场、小股票及有一些特色的股票涨得很多。

未来得经济发展是非常富有启发性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不断的危机,但是它预测未来的功能在过去有资本市场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应该来讲基本上是比较准确的。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格局,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首先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比如说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暂时放缓、暂时走出了一个放缓格局以后,现在应该已经触底反弹,现在中国和全球的格局是怎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经济的持续复苏,可能会与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低迷同时并存很长时间,这是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应该是发达国家通缩风险和新兴市场,比如说中国市场风险并存的格局,所以全球经济非常复杂。另外有一点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应该仍然会继续下去,但是未来经济的全球化会在不断申请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当中并存。

为什么资本市场很多是小的资本市场涨得好?实际上小的资本市场它代表的是一种本地化的需求,大家知道未来全球的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持续低迷的状态当中,靠的是本地的需求,如果你的经济体和你的企业对本地的需求依赖越大,对全球的需求依赖越小,你这个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可能就会越高。因为现在是全球的不确定性和本地化的不确定性之间的一种并存和博弈。所以这个要求的就是大家不断提到的变革和创新。

如果讲“中国制造·全球力量”大家很容易接受,但是讲“中国管理·全球力量”大家可能还很难接受。但是这里面所寓意的主题是哲学的探讨,实际上是孕育了一种变革。从变革、革新、创新的角度来看,应该来讲也是未来全球经济能否走出低迷的一个关键所在,这也是全球资本市场中高科技股票相对表现较好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西方国家在经历了这一次金融风暴以后,他如果没有一个新的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他就很难走出目前这种低迷的状态。西方国家的发展,成熟经济体系的发展,是要靠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的。那么新兴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过去30年的历史,它的主要发展之一是来自于改革、制度创新和思想解放,我们现在也知道,其实中国也要靠技术、靠制度创新,而没有一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成长,并且靠开放,靠出口所引领的成长,目前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未来也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因为这是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一种变革。

未来中国可能它的经济成长的模式不但是要靠内需来拉动,它主要也是要靠创新,要靠变革,要靠内升型的成长,效率的提升来拉动的,而不仅仅是外延性的扩张和外部需求的拉动。这个就从一个全球纷乱的一个经济格局当中,找出了一个共同点。不管是新兴市场,不管是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以前依靠出口的一个市场,还是依靠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系未来经济可持续成长的唯一动力,或者说唯一的希望就是技术突破、创新。没有技术突破和创新,全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受到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一点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非常的明显。

目前,美国在全球经济当中它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中国在迅速的崛起,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很多人在探讨中国在什么时候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个历史性的事件会不会发生?我们觉得是非常有可能的,在未来的10年就有可能实现,如果乐观的说未来10年我们的经济体,就会从现在5万亿经济规模达到20万亿美金的经济规模。过去10年中国经济从1万亿到5万亿,美国经济现在是14万亿,未来十年假设每年3%的成长,未来十年它的经济会到18万亿,但是中国的经济未来10年很可能会到20万亿,中国总量上会超过美国。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解决未来十年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结下来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一、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模式要转变,要创新,中国要开始拥有自有的技术和品牌。现在中国经济规模非常大,但是在全球范围来讲,你看看中国没有多少自主的知识产权的技术,除了中兴、华为一些代表性的企业以外,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还没有太多自主的知识产权的技术。即使有些刚刚冒出来的一个全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产业,但是整体的制造业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大家知道日本在60、70、80年代的发展历程当中,它在它的产品全球化过程当中,迈过了一个重要的坎,就是获得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技术,以及在全球被认可的品牌。其实品牌和技术是创造价值的关键,中国产业尤其要从低端向高端挺进,这是中国产业界所面临的重大的前提。

二、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如何获取能保持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资源支撑,这种资源可以来自于传统产业、传统能源、传统资源,也可以来自新兴的资源,可再生的资源,但是这种转变和这种资源的获取,也依赖着创新和技术突破以及思维的转变。

三、资源整合。中国在软实力上,在管理上如何突破?大家知道经济向上的提升不是简单的放在一个产业里就可以做到。最近全球资本市场也有一个很大的特征,虽然西方国家说资本市场低迷或者经济低迷,但是企业的并购活动非常活跃,在6月份、7月份、8月份全球企业并购突破了历史以前的记录。在资本市场相对低迷和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这种并购活动的出现实际上是非常有启示性的,这表明很多企业现在在利用目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和相对便宜的资金,来整合资源,来整合它的产业。

这种产业的整合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全球化的整合;另一方面在同产业链进行上下游的整合。这种全球化的整合和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都严重的依靠管理水平上的提升,这一点可能中国在企业忙于从外资转为内需,从外向转为内向,太专注本土市场的同时,可能忽略了,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是本土的需求和全球化的进程仍然延续的这样一个状态。大家知道你在关注本土市场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全球化的进程仍然在延续,之所以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是对全球化进程当中的一种抵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附带的现象。

所以,我们的企业在关注内需、关注向本土化转型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忽略了全球的市场和你所处的产业链的整合,和全球市场的整合。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个现代化、系统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是做不到的。品牌技术的瓶颈、资源的瓶颈和管理上的瓶颈,应该来讲是制约中国未来经济能不能继续成功扩张的关键,也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著名经济学家、摩根大通证券亚太董事总经理 龚方雄
于2010中国企业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