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中国管理研究需要面向中国管理实践

陈春花:中国管理研究需要面向中国管理实践

我其实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幸运是源于在我开始去学习管理,研究管理的时候,我是在珠江三角洲。然后珠江三角洲的众多当时的乡镇企业,或者是我们称之为“民营经济”,诞生了一大批真正用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企业家。因为在华南理工大学在管理学领域做教学,我就有机会与这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让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叫中国管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对自己说我的研究必须和他们在一起,必须从他们身上看到管理理论的价值。然后就遇到了少春主席,我们不约而同地决定推动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让学者与业界对话,让我们有机会共同去讨论什么叫中国的管理实践。

今天在这里,我们回顾十年,我们开启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了一个50人或者是超过50人的对话机制。首轮的会员或者是发起人是25位企业家,25位学者。我想这样的一个启动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我们能否发现管理实践之美,管理理论之美,管理进步之美。这既是我们能够推动所有人的一件有意的事情,因为每一个好的管理会受益于它的员工,他的顾客,受益于他的投资人,受益于他的伙伴。同样,受益于他的社区以及这个社会。所以这就是管理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也是它最大的意义。

我们有幸在这样一个时间点,这样一个时间端口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是我们很幸运的地方也是我们责任的地方。我就借十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和颁奖的这样一个时间点,谈一谈中国管理研究必须面向中国管理实践这样一个话题。

刚才少春主席说刚发起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时,很多人质疑“中国管理模式”这六个字到底存不存在。那么我也不去直接回答它存不存在,我只是告诉各位说我们的研究有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事情就必须面对管理实践,而你恰恰是在中国,那你就应该首先面向中国的管理实践,这就是中国学者应该做的事情。我就从这个来为大家作介绍。

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为什么要从这个路径去做?我们一直争论说研究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什么样的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我们的争论特别多,我想最好的回答就是看过往的理论是从哪里诞生的,这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我就开始问说已有的这些管理理论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结果就有学者很认真地帮你回顾从1963—2007年,这是在管理学领域、研究领域产生管理理论、管理价值、管理的知识点最多的一个时间点。结果他们发现在管理学领域当中,大部分的理论其实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之间发展起来的。那当然就要问为什么这一时间点,理论会如此巨量地释放出来?就是因为20世纪50—80年代,是美国和欧洲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最高速的时期。那段时间组织管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这些复杂情况反而促进了各种管理理论的出现。因为你必须回答或者是去解释这些现象。这样你就会知道我们是很辛苦,到底什么样的情境促进新管理理论的提出呢?我们现在知道这个答案了,那就是它肯定是要有真正的管理实践我们才会看到。我们做研究的人就会去找我的依据是什么。

我自己做组织管理研究,我非常受这两本书的影响。这两本书告诉你说,杰出的管理思想它整个的理论发展历程是怎样出来的。在这本书里介绍了24位提出了管理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的学者对自己发展和改进理论过程的回顾;另外一本《组织领域的伟大作家》告诉你组织领域的伟大作家到底是哪些,介绍了65名二十几年以来提出过有深远影响理论的学者的概要。这本书给予了我帮助,也是我研究路径的基础。他们能够诞生出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理论最关键的原因是对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问题的密切观察者,亲身经历了组织的一些生产问题,或者是困惑于观察到的各种组织形式和实践变异。的确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他们是这样的,他们真切的感受,他们真身的经历以及他们感同身受与企业组织的困惑,我们就看到他们把它总结出来,把它升华最后变成理论,变成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把这种困惑、这种感受解决掉。

从管理研究的角度来讲,很多学者知道我坚持这个观点,那就是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要有非常长时间的体验。我们之所以愿意做50人论坛,之所以愿意在少春主席和金蝶的帮助下,过去十年去专注地做这一件事,就是我们相信我们走下来,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十年走下来,我们一定是能找出那些感同身受的东西,找出那些解决问题的东西。找出那些让我们从困惑到清醒,最后到自信的背后的那些东西,而这恰恰就是管理严重要做的事情。

那如果我们要从这一概念中来做,那当然就必须通过深入的观察才能做这件事情。你要有能力去记录我们这些企业它形成实践的摸索。你要有能力提出那些称之为“为什么”的问题。就像刚才胡季强总告诉大家说,他会问他的同事、他的核心团队这几个“为什么”的问题。我相信当他的团队能够回答,而且这个回答不仅仅是文字上、语言上,是用他的行动在他的现实管理日常生活中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候,那么我们看到的这一团队一定是可以推动这家企业成为最好的企业。所以我们一定希望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理论学者还能做一件事情,当“为什么”的问题提出来时,我们真的能够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我们研究的专业训练,借助于我们在学术当中共同所讲的认可的逻辑和推理的过程,我们得出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这就是真正的理论本身所贡献的价值,所以我们有了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寻这些规律性的问题,然后给出解答方案,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在承担属于我们自己的任务,就像我们的企业家恩承担他的任务一样,他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我们应该贡献对世界有意义的理论价值,我们双方的组合就使得我们能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一些努力来。我真的告诉大家我们非常幸运,我们的幸运是因为我们诞生出非常多的中国先锋企业,这是我自己研究的定位,我专门研究中国行业领先的企业。然后非常幸运有机会与崛起的中国企业在一起,因为有机会跟他们在一起,我们有了一个研究奠定的基础。这个研究奠定的基础使得我们有机会比更多其他地区的企业,其他地区的学者更多研究的机会,去想像我们的未来。我深知不能想像说我们有多少理论的贡献,我们可能能够想像出来我们有非常多的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我之前在另外一个场合也分享过这一概念。2004年我写了一本书《领先之道》,那本书产生了很大的讨论。当时《中国经营报》让我与9位学者做了专场讨论。当时的问题是2014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多少个,当时2004年是非常少。当时所有的学者没有敢大胆想,我们只是说了一句话,到2014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一定是比今天多很多,多多少没人敢说。因为内心当中认为会有几十家,但是绝对不会有想得那么大,但是2016、2017年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超过100强,而且更好地是里面有非常多的民营企业。这次50人的首轮发起人当中,我们就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是民营企业。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幸运于这个时代,幸运于企业实践,幸运我们有机会与他们在一起。

所以我非常想告诉大家,中国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从整个经济贡献来讲,中国对社会的经济贡献达到41.3%。当我们今天去谈文化自信,当我们今天去谈中国梦,去谈一带一路时,的确有了底气和基础,有了一个前提的条件。而我们这个国家用了40年的时间,为我们学人提供了另外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我称之为叫“三十年中国新人”。这是2008年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写的书叫《中国企业下一个的机会》,这最大的机会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诞生了一组新人,这组新人曾经被德鲁克称之为在美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就是美国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国家,而是一个企业家经济和现代经济的国家。我们非常荣幸有了这样一群人在中国出现的真正的企业家经济,是我们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所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央开始弘扬企业家精神,我觉得是极为幸运,而且是鼓舞人心的。

怎样撬动世界,我在三十年的总结,我认为中国利用三十年可以撬动使节,是因为我们有三个杠杆:第一个是善于学习,中国的企业家和中国的学者我认为我们有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非常努力学习,到今天我们不敢携带。这是撬动世界的第一个杠杆。撬动世界第二个杠杆是以成本换来了市场,以更大的努力,更加艰辛的付出,我们求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然后我们有自己的创新,以自己的创新换得了市场的认同。最后我们用一个速度赢取了资本与我们走在一起。这是中国撬动世界的三个杠杆。

世界来到2018年,明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看它的时候,我们看看又增加了什么杠杆,又有什么机会在国际舞台当中真正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学者、很多的企业家一起会求得这一答案,而且这一答案支撑我们走向下一个四十年。

由此,我真的认为我们非常幸运。因为在过去四十年间,我是二十年间在管理研究当中,我只问了两个问题,我的研究路径只是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企业如何获得持续成长?25位学者有各自的研究问题,我们都带着问题去与这个时代共舞。

我们的问题是过去四十年,我们诞生出恩真正的世界级企业,从海尔到阿里巴巴、到华为到中国的高企,这已经是世界级,我们还有很多的隐型冠军,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已经真正是世界级的领先企业。当我们说出这些企业的时候,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我们企业研究贡献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过去25年沿着一个模型做研究,就是领先企业的成长方式,这是1992—2002年我找出的5家企业、海尔、宝钢、TCL和华为,联想,另外是我参考的10家国际企业,后面是侯选公司。我去研究他们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来告诉我他们有持续领先的能力。到2002—2012年我研究五家企业持续的贡献是什么,他们是否保持领先,然后我们又诞生出一批新兴的企业,从90年代开始创业的企业,他们有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成长方式,他们是用技术驱动、技术创新引领生活新方式带来了整个中国的新方式,就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新兴企业一样,他们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推动的概念。

一个影响我最大的学者德鲁克,我们看看他的贡献是什么,就会发现他回答了非常多的管理实践的问题,比如说管理中应该如何面对,刚才胡总转述了他的答案,他说管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就是你应该激发人的善和你对根本责任的认知。比如说管理作为独特的组织活动,到底如何设定自己的结构,然后他把这个回答出来,你就发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管理的成果如何评价,很多人都会受到一本书的影响《卓有成效的管理》,书中明确告诉你,卓有成效是可以借鉴,每个人对管理充满了信心,当他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都知道管理实践取得的实践成为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创新。在20世纪所有伟大的发明当中,管理的发明列入其中。经济学界有一篇文章评价他,学界很多人不理解他,他不同意。就给《经济学人》主编回了一封信,我和其他两位老师都写了评论发到《经济学人》,专门列举1950—1957年从事的实践与管理研究的关系,他说正是因为这一半的从事管理研究和实践,才让9本管理学当中的6部在这期间产生。而产生这6部管理著作的原因,就是主要从事了商业咨询活动,然后他认为管理研究的价值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管理研究要解答实践问题,第二个管理对提升现代社会非盈利机能也很重要。第三个管理教育必须应用于实践中,将工作的经验必须拿到课堂上分析,他就认为这是作为管理学者必须要做的事情。我想这是在座的所有学者要做的事情。

我今天主要站在学者的角度跟大家讨论话题,因此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像德鲁克所说,他知道世界一定会听到中国的分享。他说“管理者的资本不可能依靠进口,中国的发展就是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他们熟悉和了解中国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中,只有中国人才才能建设中国。”

我在这里重复这一段,是希望大家真的理解,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才能真正贡献理论的价值,才能真正恩将中国的实践推向实践。所以我一直不断地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所以很幸运遇到少春主席,我们能够推动这件事,让学者和实业界有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声音。我也清楚这是行动并不是梦想。我们做研究的人使命感会重一些,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们的演讲,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希望十年的杰出奖评奖得出一个基础,希望下一个十年,更多的十年中国的企业实践引领中国的管理研究,双方共同价值的贡献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人的高度并不是思想决定的,其实是由你的双手决定的。只要你愿意行动,理想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只有一座桥,那座桥就叫“行动”。预祝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持续走下去,预祝每一位企业家所带领的企业拥有站上世界级舞台的机会,也预祝我们有能力去与世界做对话。

 

北大国发院教授 陈春花

于“2017中国管理·全球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