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第一届理事会嘉宾精彩讲话摘录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第一届理事会嘉宾精彩讲话摘录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 成思危

要鼓励中国管理学界更多面向企业,更多的了解企业,更多的从企业实践吸取经验。我一直强调,案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像哈佛大学等,主要是做案例的教学和研究。中国很多企业长期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一些经验没有提升到理论,所以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理论。这是很遗憾的。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 胡新欣:

中国企业改革开放30年,已经到了需要总结的时候,需要去总结和发现规律的时候,需要挖掘中国成功企业背后的深层次的理论、文化、哲学因素的时候。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 徐少春:

回顾过去30年,中国企业管理取得了很多成绩。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学习、奋斗、追赶,并走向创新的峥嵘岁月。中国经济的成长有赖于中国企业和中国管理的进步。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管理和协同管理时代,形成了成功的管理实践。管理教育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管理模式开始萌芽。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澄:

1988年开始国家推动了信息化,除了数字化和制造之外,包括管理信息化。我接触了大量的企业家,到现在为止有20年了。凡是成功的企业,能够发展起来,都是有一定的管理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他们企业自己特点的管理模式,而且行之有效。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他们最后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实现现代化管理。

中外管理杂志社出版人兼总编辑 杨沛霆:

我们要抓思想。我们要抓管理界自己认为成熟的思想,不要全国都认为它是成熟的思想。只要这30年认为是成熟的思想,而且还用实践来证明他干得不错。我们要讲一些根据、事实、科学,中国管理的精华就在于中国的管理思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陆正飞:

根据我的观察,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创新比较多的是做组合式的创新。比较说的是原始性的创新。只要组合式创新有效果,组合得比别人好,像中药讲究配合,配合得合适,也具有借鉴意义。如果这样的话,叫中国管理模式,应该是可以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伊志宏:

中国企业经过30年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有一些东西可以总结了。对于商学院的管理教育来说,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实践案例。我知道国内顶尖的商学院都在做这样的事情,虽然还不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吕本富: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企业并没有所谓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制度的变革。只有竞争比较充分的时候,才需要精耕细作。因此,在制度做完之后,才开始出现真正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