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管理学界做研究,必须回归到实践

陈春花:管理学界做研究,必须回归到实践

本文内容,来源于陈春花教授于6月3日在cmmr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博士营中的授课速记。

cmmr数字化生存与管理重构

(一)管理学科的本质规律:实践与创新

管理研究到底干什么用?研究只是为了做研究,还是必须要回归实践?我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管理学科本身。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做研究的人,都必须知道这个学科领域的本质规律是什么。管理学科领域最本质的规律就是两个最重要的属性,一个叫做实践属性,一个叫做创新属性,而且实践属性排在前面。但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学者来说,我们的梦想就是我们在理论上能够有所贡献,这是做学者、做研究内在的追求。

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做管理学者其实很痛苦,这份痛苦来源于这个学科本质上的内在痛点。我们不像纯理论学科的学者只需要逻辑自洽、保持独立的声音就可以,也不像经济学家可以有无限的时间去验证,可以坚持不断地发声,因为经济周期是波动的。管理学科的首要属性是实践,而市场是可以当期检验实践的。管理学者不能自己证明自己,他所有的检验都是由外部检验,都是由实践去检验,但学者又不是亲自去操盘实践,这就是管理学科比较尴尬的地方。

所以我们这次之所以给大家贡献一些近距离观察企业的机会,不仅仅是提供学习的机会,更想看看这中间能不能做出一些事情,来弥合管理研究和管理实务之间的鸿沟。我先给大家回溯管理理论,告诉你们管理研究和管理实务其实本来就是合一的。然后再说为什么现实当中又被拉开了,最后我再告诉大家,为什么说你们的机会来了,以及怎么把管理研究和管理实务相结合。

(二)管理理论回溯:研究与实务的本源归一研究与实务是怎么归在一起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已有的大部分的管理理论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没有什么管理理论的创新贡献了,只是做一些小的弥补和现象的解释。80年代在管理学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概念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个词出现之后,原概念已经找不到了,剩下基本上就是讲,比如基于信息系统的管理创新、企业革命、系统等我们称之为工具性和操作性的东西,而不是理论。80年代之前,倒回去看,企业文化之前就是战略理论,70年代最核心的是以竞争战略为主。70年代再往前推,是人力资源理论。人力资源再往前推是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再往前推就到了鼻祖的部分,科学管理原理。我们会发现,为什么管理理论真正诞生的时间那么密集,只在那个时间点里面?

cmmr数字化生存与管理重构

因为你会发现在这个时间出现了最有意思的管理实践现象:在这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欧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非常高的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管理实践是层出不穷的创新。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一家工厂可以有十几万人,大工业革命时代成为现实;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小的组织单元可以全球分布,这个时候已经做出来了;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冒出一个只用绩效来获取收益的职业经理人,这在之前都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实践上做出一堆的东西来,理论上就会贡献出一堆的东西来。

管理研究和管理实务本身的合一,造就了非常多的、具有影响力的、改变世界进程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学者共性的地方,是密切观察、并且亲身经历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已观察到的各种组织形式和实践的变异,具有很深的感受和困惑,然后试图去解答它,而且也幸运的是,他们解答出来了。

(三)现实的鸿沟

那么,为什么在后来的现实当中,管理研究和管理实务又被拉开了?我自己的观点是大家可能对管理学科有六个方面的误解:

第一,我们很在意自洽性。管理学者在研究上犯这个错误,就会对自己的自恰性很在意,但相反,管理实务是更在意取得绩效的。很多学者都没有从管理学科的实践属性去看问题。

第二,我们在研究当中非常关注要素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并且希望能够验证这些要素的相关程度。但是管理实务关注的却是如何简化要素之间的关联,然后要找到一个核心要素来解决问题。

第三,我们在研究当中很在意建构模型和假设,管理实务要求可执行性和结果。

第四,管理研究在意文献支持,而管理实务在意创新尝试。其实你有的时候会发现挺好玩儿的一点,一件事情如果你问企业家,企业家会说去做吧;你如果问一个职业经理人,他会想一想,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想到这儿他就决定不做了;你要是问一个教授,他就会告诉你说,反正做不做看你了,我就觉得可做可不做,基本上是三个答案。

第五,管理研究很在意创造新概念,而管理实务更希望通俗易懂。你会发现实务界没有一个人看学术期刊,他第一个看不懂,第二个不知道你说啥,第三个他会说你研究的东西我们根本就不当回事。管理研究有非常多的废话。

第六,我们做任何研究都有边界条件设定,但是管理实务是不断的应对动态。

我给大家分析这六个问题,是想大家记住:管理研究和管理实务合一的那个根本,是问题。企业关心的问题就是我正在研究的问题,我正在研究的问题是能回答企业疑惑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要的那个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