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乔布斯的秘诀在于“微创新”

周鸿祎:乔布斯的秘诀在于“微创新”

“上市成功并不是最高兴的一件事儿,我觉得最高兴的一件事儿就是企业一定要创新。”

“欲想转型,必先自宫。很多人‘自宫’完了以后也未必转型成功。“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认为,转型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企业转型,应该从微创新开始。
最近我去美国上市,上市成功并不是最高兴的一件事儿,我觉得最高兴的一件事儿就是企业一定要创新。360从一开始就搞不了大的创新,但是我们一直坚持微创新,从用户体验出发做用户体验的改善,最后通过持续的创新颠覆掉传统安全这个行业。你知道原来所有中国公司,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到美国上市一般要干一件事儿–在美国找一个榜样,让美国人更加容易理解你。你一去就说我是中国的Google,我是中国的亚马逊,美国人一想这个模式在美国很成功,再加上中国有无可限量的市场,这两个一加起来就一定会成功。我就找不到跟360一样的榜样,所以我就磕磕巴巴跟人家解释360在中国为什么会成功,我们怎么才能被国外主流的资本商所认可。美国人问我360是什么意思,我说有两个版本:第一,我们做安全,中国人讲究完满,我希望给大家提供360度全方位的服务和保护;第二,讲一个中国文化的故事,中国老百姓的电脑遇到问题都是我们来解决,我们是大家电脑的保镖,有点儿像110,但是我们颠覆了传统做软件的模式–我们是免费的而且是终身免费干,所以同行不理解,也不知道我们怎么挣钱,觉得我们是250。在中国文化中250是形容我们很SB,所以250+110=360,他们一算就等于360了。为什么我要提250呢?因为我觉得创新是要有一点儿250精神的,因为创新一定是小概率的事。创新是踏入未知的领域,一定是会面临很多冷嘲热讽。究竟在这个时代应该怎么创新?

我想讲微创新。微创新原来最多是对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互联网开始对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美国就不讲了,比如说国美、苏宁他们不断地开店,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像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企业已经不知不觉地在颠覆他们;像卖衣服的美特斯邦威,我也很佩服那个企业家,他很有灵感,但他没有意识到像凡客这样的在网上卖衬衣起家的厂商也在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颠覆。新的时代来临,消费者的主动权越来越大,消费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过去我们讲的4P里(我认为原来的4P理论都是建立在不对称的理论基础上),买的没有卖的精。通过包装、渠道,我们就可以把产品推销出去,可以忽悠消费者,但是到今天,互联网对许多行业带来了冲击。今天的销售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过程。过去销售完成了现金回笼,重要的过程就完成了,而现在你的产品到了用户的手里,用户的体验刚刚开始,你能不能建立用户的口碑,用户对你的体验怎么样会决定你未来的生死。原来我们谈互联网电视,都会造一个概念,大家买回去以后根本就不会用。但是现在卖互联网电视,你到卖场去看,客户拿回家根本就不关心是否可以用电视来进行视频点播。这种靠强大的广告、强大卖场终端推送的销售思路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互联网带来用户体验的颠覆可能就会像当年小行星轰炸地球以后进入冰河期,恐龙再强大,它统治了6500万年但是也会消失掉。

我们对互联网总结的方法也许对传统的大佬们有一点儿借鉴的意义。在时代变迁面前每个人都面临等死和找死的问题,但是谈起创新和转型大家有两个误解,觉得转型是一个革命,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转型不是葵花宝典,如果葵花宝典特别简单,我也过去给人家葵花宝典。如何转型,现在叫“欲想转型,必先自宫”。很多人就“自宫”了,“自宫”完了以后也未必转型成功。所以,转型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很多企业无论是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国很多创新企业或者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来说,这种创新模式很难模仿。道理怎么都对,但是我还要活下去,这个过程中我如何创新?通过最近这几年的总结观察,我虽然被人骂,但是我还坚持一个不完整的定义,就是不再从企业角度出发,而是从用户出发。既然用户体验会在商业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我们就从用户角度看我们如何能改善用户的体验。创新不是狭隘的发明专利,倡导微创新技术就是创新,甚至对服务的流程进行改进,甚至对客户的售后服务、说明书的改造,所有影响到用户的改善都是创新。创新可以是任何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要去寻找下一个金矿。你回过头来看看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是否真正到了完美,是否还有改善的余地?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不重视这些的。我们过去有企业战略,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概念?是从企业出发,企业老板出发,按照我们的想法制定一个战略,从上至下分解执行,但是问题是消费者不买账、消费者不关心你的战略,他只关心你的产品给我创造了什么价值,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所以,经过很多的商业循环,最后重新回到“所有的商业利益都是建立在用户利益之上”,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微创新不是我的发明。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往往觉得我可以怎么怎么样,我可以用我的想法教育用户,我可以改变市场,但我们看到很多大的企业的战略被颠覆,比如最近我们看到苹果颠覆了几家做手机、倡导创新企业的战略,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用户为什么不买他们的手机?用户为什么会去买iPhone,主要是他们离消费者太远,他们的创新和转型不可能成功。

微创新要从小事出发,从小的点出发。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们可能看到了微博,这是最典型的微创新的例子,它把一件事变得极其简单和极致。博客刚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去写博客,但是写了三天以后都不写了,因为太累人了,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微博就只有140个字,会发短信的人都会写,所以微博的用户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而是上亿。今天这样一个140个字的东西竟然可以颠覆传媒,甚至可以颠覆搜索、颠覆新的人际交往方式。这样的微创新也可以改变世界,所以微创新不必特别复杂,而要力求简单。你以消费者为导向,所有成功的产品都是追求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过去我们忽悠一个高端的概念,但是真正走入了体验的时代,用户不关心你的创新,只关心你的改变,越是简单的改变,往往会赢得更大的利润,就是说做了简单的事情,但是你要做到极致,并不是一个产品,一个流程的改造,一个转型要做十件事儿,每件事儿都要做的非常好才能成功。有的时候有些东西可以不完美,但是你要找到最能够打动用户的点,往往这种差异就在机制的点上跟对手形成差异化。

还有就是专注,特别是企业做到一定的时候,很多多元化的企业最终不是被环境搞死,而是被自己搞死。原来有一家著名的“M”公司,他的产品从个人到企业有几百种,而苹果公司这几年就这么一个产品,从iPhone到iPad,但是现在我们都看到苹果的财报了,收益超出了很多有几百种、上千种产品的公司。所以,当企业转型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找到一个突破点形成专注,即使你的资源有限,就像你推一个大象推不动,但是你把力量集中在一个针尖,会把针扎进大象。通过一个专注的点从而引爆一个专注的市场。我们老说要做完美的事情,完美的方案,今天在互联网很多成功的产品就是攻其一点不伤十点。用户在用你的东西的时候最好的产品是什么?用户用你的东西边用边骂,边骂边用,骂你是因为对你的产品不满意,对你还有期望,但是还用就是对你的产品还有需求,包括今天的iPhone不能换电池,但是人家在某一点上做得特别好,比如说下载应用很方便,你就会坚持用。所有的商业模式只要抓住了用户的心,你就赢得了用户,也得到了市场,你就有时间做持续的改进。所以,简单、极致和专注是和传统企业大规模创新的一个不同的思想。

还有我觉得做微创新要快速调整。企业的开发周期在今天的互联网里,为什么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能颠覆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发周期。过去是十年磨一剑,你所有的投入越大转型越困难。我们现在专注、快速在一点突破。这个开发周期会压缩到三个月,最短在一、两个月,快速出一个很粗糙、不那么完美的产品。互联网某个东西迅速推出去之后可以迅速拿到用户的反馈,如果市场反应好你就可以乘胜追击。今天一个最成功的企业家做下一个产品的时候,他也不知道用户需求的下一个点在哪里,很多产品都是试错试出来的,但是你就要降低试错的成本。我们曾经也干过一个蠢事儿,投入很多,但是根本就不是客户需要的东西。

真正的微创新时代的开始,不是在企业里面有一、两个高人就可以做微创新,而应该形成企业里面自上而下的文化。在企业谁有微创新的点子呢?一定不是老总,因为老总成功了,已经高高在上了。你是一个电信公司的老总,手下都给你配了很多的助手,所以你永远体会不到一个普通的小孩儿他每个月为了省话费要什么功能,他每个月交电话费遇到什么问题。这个流程怎么优化你是体会不到的,可是你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在第一线接触用户才能感受到从用户那里的问题,所以这种创新是自下而上的。在企业里面办公室的大小我个人觉得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让你中下层年轻的员工他们能够拿出一些微创新的点子。他给企业写万言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他们能够在企业的产品和现有的服务流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他们能够做决定改进,去做尝试。一旦企业里能形成这样一种文化,能把自己的空间从首席执行官(作为企业的老总改名叫首席用户体验官),你的企业才能形成创新的文化。

最后,要创新就要有250精神,什么叫250精神?就是不怕失败,不怕嘲笑。微创新不是一微就灵,一创就准。一个微创新出来可能市场连一个响都没有,所以就要寻找下一个微创新的点。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怕失败,只有持续不断地微创新才能把小事儿变大事儿。那个想用一个葵花宝典就能武林称霸的时代没有了。有人老在谈颠覆式创新,如果他们认真去读美国商学院的颠覆式创新的案例,他们就会知道颠覆式创新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颠覆式创新就是靠一直持续的微创新,最后通过微小的创新改变世界。最近Google新上台的CEO主讲的也是微创新;亚马逊也在讲,并没有做别人没有做的事情,就是在用户不断地买书过程中精益求精地改善这个买书的流程。这种创新假以时日才能改变企业的竞争力。

很多人都很喜欢苹果,苹果已经成为一个神话。我想拿苹果做一个例子,别说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别说中国缺乏积累的这些公司,即使像苹果这样一个老牌帝国主义IT企业,为什么在几十年取得巨大的成功?不要去神话它,当你看到别人吃到七个馒头的时候,你就去学第七个馒头,你什么也学不到,你要看到他前面吃的六个馒头。你把苹果拿过来研究一下,苹果就是通过不断地微创新,不是靠一个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而颠覆了这么多行业,所以当今天你们再用iPad颠覆了笔记本、颠覆了Windows,iPhone成功地颠覆了摩托、诺基亚,但是苹果在PC上还是干不过戴尔、惠普,在操作系统上还是干不过Windows。很多人成功以后做总结说我当年多高瞻远瞩,我当年长征的时候就知道要去陕北,我就不相信他们当年就有这样的远见。当时苹果电脑做不了就做了一个产品(实际上就是MP3播放器,在中国的珠海几十块钱一个),做了两个改进,一个是容量改大,能放更多的歌,能放几千首歌;第二,苹果发明了一个软件能够用电脑往播放器里导歌,实际上iPod前两款也不是很成功。最后经过他们的调整,通过这样一个产品开始赢得年轻用户的心。实际上这个产品本身是已有的市场,主要满足消费者对音乐的喜好,也证明是一个巨大的需求。苹果在推iPod的时候,无论是诺基亚的CEO还是比尔·盖茨肯定都笑掉大牙了,但是当iPod卖了几千万个之后,你发现就没人嘲笑了。后来苹果又做了能看视频的iPod,但是屏幕太小,苹果又把它的屏幕做大了。等到iPod能够看视频,能够听音乐,这两个功能卖了1亿个之后,当苹果有了1亿的用户,苹果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当苹果重新有了好的收入之后,这时候换拉登去做CEO也会说,干吗不加一个电话呢?苹果到今天也没有研发自己的CDMA标准,也没有竞争着一定要研究自主产权的电话技术。它就找MOTO代工,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加了一个电话就得到了iPhone。那么苹果在做iPod的时候就想到了iPhone吗?我觉得没有。如果那时候就推出iPhone能成功吗?我觉得也不会成功。iPhone会成功是因为前面的积累和创新,包括创新了1亿的用户。iPhone大家觉得最成功的东西是什么呢?是iPhone可以卖软件、卖游戏,所以今天无数人来抄袭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他们在做MP3的时候,他们做那个软件就在卖歌了,0.99元一首歌。如果你卖了五年的歌,你就会想到为什么我不能卖1.99元的游戏或者软件呢?从卖歌到卖游戏不是革命性的改变,而是很自然的推理。所以,做了三年之后,当iPhone又有了几千万用户,最重要的是当iPhone建立了一个产业链之后(就是有无数的开发者开发各种游戏),这时候找一个智商一般的人做CEO就可以决定了–把iPhone的幕放大4倍就得到iPad。今天的iPad取决于它有多少游戏可以玩、有多少空间可以用。iPhone积累了几十款应用支撑了iPad的发展。当你像剥笋一样思考,苹果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它十年来从用户的角度创新,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地做微小的革命,十年下来,这十年的功力就变成一场颠覆式的革命,颠覆了很多行业。

所以,微创新是一个成本低、大家都可以去尝试的战术,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企业不需要多么宏大的战略,只需要关注你的产品体验,关注用户服务和产品的流程改善。可能这种策略应该成为企业转型的开始。当你坚持不懈,不是一年,而是十年,突然发现你积少成多,转型成功!

 

奇虎360董事长 周鸿祎
于“2011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