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市场俨然已是一个红海市场。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无人机市场划分为消费机和行业机两个市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面向大众消费者,提起这一市场,最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品牌一定是“大疆”。作为无人机界的“苹果”,大疆最多时占据了世界70%以上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剩下30%的市场被其余n家无人机厂商瓜分。行业级无人机目前主要应用于农业、安防、电力、测绘、影视、科研、通讯、物流等行业。在农业、安防、电力、影视等领域,大疆的垄断地位依然清晰可见。以相对竞争激烈的农业市场为例,2016年大疆农业无人机销量2000台,市场份额达到70%左右。在大疆没有涉足的物流领域,各路电商正在竞相施展拳脚:2016年,亚马逊终获政策支持,成功试飞;京东无人机在宿迁送出试运营第一单;中国邮政携手迅蚁开通第一条无人机邮路。
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高手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亿航该从哪儿起航,又会航向哪里呢?
仰望星空:胡华智的追梦之旅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创始人便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创始人的个人特质,往往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亿航智能的创始人胡华智,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亿航以“让人类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为使命,以“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智能飞行器企业”为愿景。亿航的使命与愿景体现了创始人胡华智的个人梦想: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自由安全的飞行,让人类真正征服天空。
胡华智是一个狂热的航模爱好者,从十几岁开始玩专业航模。15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之后一直在IT领域打拼。2004年,胡华智投资参与建立北京航天模型博物馆,同时自己开始深入研究航模技术,并着手设计制造载人飞机及喷气无人机,并为其自行研发飞行控制系统。2005年,胡华智创立北京亿航创世公司(亿航智能的前身),主要开发面向B端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曾成功设计过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应急调度系统。2011年,胡华智受邀提供广州亚运会的指挥调度解决方案,并为此成立了广东省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但是,就在这一年,胡华智的两位王牌飞行员朋友先后在飞行事故中身亡。这两起事故再次激发了胡华智的信念:一定要设计制作一款绝对安全的飞行器!
胡华智开始向无人机方向“转型”。他几乎靠一己之力,成功推出了亿航无人机Ghost1.0。这款产品从ID设计、建模到做电路板、做飞控、做APP,基本都是胡华智一人完成的。但是这款产品的表现并不理想。胡华智希望做的是一款最简单、最稳定的飞机,即使飞机的马达、螺旋桨出问题了,它还能继续飞。于是,胡华智开始尝试将飞行控制改为自动化操作。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系统检测飞机各个部分是否运转正常;通过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与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可以保证飞机能够实现随时起降,实现绝对的安全飞行。
在原型机Ghost1.0的设计思路基础上,胡华智开始打造“亿航184”这款产品。亿航184被定义为全球第一款可载人的无人驾驶飞行器。“184”的含义是可以运载1位乘客,有8个螺旋桨和4个向外伸出的机臂。在正式推出亿航184之前,胡华智带领他的团队在广州的森林空地里进行了一年多的测试,最终实现了稳定飞行。
2014年4月,亿航智能正式成立,并推出了手机软件操控的GHOSTDRONE智能无人机。2014年末,亿航的Ghost无人机项目在美国第二大众筹平台Indiegogo上获得上千人的支持,众筹金额高达86万美元。在之后的2年多时间里,亿航先后进军北美和欧洲市场,迅速实现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2016年开始,亿航推出行业应用无人机,并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正式发布亿航184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随后,亿航飞行调度指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并开始开展无人机自动化编队表演业务。
从无人机Ghost的原型机,到行业应用无人机亿航天鹰Falcon,再到亿航184,从消费级无人机到行业级无人机再到低空飞行市场,创始人胡华智的个人梦想贯穿了亿航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体现差异:清晰的市场定位
无论是在大疆一家独大的消费机市场,还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机市场,亿航作为一个后入者,面对的竞争和挑战显而易见。大疆将无人机引入了消费级市场,面向的是专业航模与航拍爱好者这一小众市场,其战略定位是打造专业航拍飞行设备。但是,随着消费级产品的更新迭代,客户群体并没有随之扩大,目标客户依旧停留在专业航模与航拍爱好者这一小众市场。与传统的遥控器控制的无人机相比,亿航选择了手机APP智能操控,操作难度大幅度降低。与大疆不同,亿航面向的是整个手机用户群或者终端用户群,针对的是真正的大众消费市场。
而在行业机市场,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需要作业的电力巡检、公安边防、环保水利监测、气象监测、农业作业等。目前绝大多数的行业级无人机公司在作业的时候,需要聘请专业的飞手操作遥控器来进行精准作业,实际运营成本较高,并且作业效率难以提升。而亿航的无人机定位于通过空中飞行平台进行操控作业。行业机的用户可以手持智能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预先设定作业航线或作业坐标,发出指令,通过亿航的调度指挥中心实现集群调度,即可完成作业,大大减少了聘请专业飞手或培训作业人员的费用,并且可以实现一个人同时操控多台设备,提高了无人机的作业效率。
然而,亿航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它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整个低空飞行市场。亿航通过不断强化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优势,配合亿航的调度指挥中心平台,最终实现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可见,亿航扎根于无人机的消费级与行业级市场的差异化定位,最终颠覆创新,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载人飞行的服务化。基于这样的战略定位,亿航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战略布局的呢?
循序渐进:稳健的战略布局
城市低空飞行服务市场的产品技术成熟度还不够,高成本问题也未能解决,商业化的道路仍在探索之中。因此,在风口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对亿航来说,稳健的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三年的技术与市场探索,亿航目前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硬件、软件和服务。硬件方面,首先是智能终端操控的消费机,主要面向大众的娱乐消费、个人摄影等,并在智能飞控方面继续深耕,例如亿航最新推出的GHOSTDRONE 2.0采用手机体感操控,并搭载航拍设备与VR眼镜,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其次是智能终端设备操控、调度指挥中心集群调度的行业机,面向的主要是企业级客户,致力于实现无人机作业的智能化、统一化与精准化;最重要的是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未来的定位是城市低空飞行服务市场,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市场。软件方面,主要是调度指挥中心、智能终端的操控APP,保证硬件功能的最终实现;服务方面,目前已经推出的是亿航白鹭的编队表演服务。例如在2017年元宵节,亿航通过调度指挥中心统一操控,完成了在广州“小蛮腰”的千架无人机灯光秀,创下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吉尼斯纪录。在服务方面,未来亿航会依托无人机与调度指挥中心推出更多的2B服务。
亿航的战略布局是循序渐进的,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低端向高端迈进。亿航184承载了所有亿航人的梦想,但在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并没有急功近利。亿航从消费级无人机这一大众市场切入,慢慢转向行业级产品,最终推出了亿航184低空载人飞行器;第二,从产品向服务转变。虽然是一家科技型创业公司,亿航非常注重客户体验。从智能操控模式的选择,到调度指挥中心的建设,到无人机自动化编队表演业务的推出,再到低空载人飞行器的服务市场拓展,亿航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本质上是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只有将产品转化为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脚踏实地:坚实的能力支撑
亿航的快速成长不是偶然的,背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技术方面,亿航184的诸多技术的核心思想均来源于多旋翼消费级无人机,最终的安全飞行的实现也需要依托调度指挥中心的系统稳定性。因此,亿航目前在产品、调度指挥中心等方面的相关软硬件研发投入,归根结底都是在推动亿航184这款产品的技术实现;在现金流方面,亿航184的前期研发投入占比非常高,并且前期研发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公司内部具有良好的现金流。在亿航184技术实现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商业化的技术,例如目前推出的智能终端操控的消费机、行业机以及编队表演服务,可以迅速为公司带来现金流,持续支撑亿航184的研发投入;在市场方面,大众对于无人机的消费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亿航首先通过推动个人消费市场、商业消费市场刺激大众的消费方式转变,通过推出智能行业机以及更多的类似于编队表演的无人机2B服务,从而推进无人机服务的商业化,使无人机服务市场或是城市低空飞行服务市场的风口更快到来。
对于亿航来说,亿航184产品的最终商业化,除了技术成熟度要求以及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外,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制度体系的构建。亿航的创业过程,也是一个制度创业的过程。目前,亿航已多次参与民航总局关于制定低空飞行的相关政策研讨。在中国无人机限飞以及低空飞行领域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亿航调度指挥系统为相应的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管控或监控无人机的手段和方法,推动无人机管控由现在的“禁飞”或“限飞”向“自动化监控”转变。也就是说,无人机的持有者或者是未来亿航184的飞行服务使用者,通过向指挥调度平台发送驾驶申请,平台通过短时间内的检测与审核,批准飞行。这种制度设计是有效的,它可以在推动低空飞行市场制度合法化的同时,极大地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优化社会管理系统。作为制度创业者,亿航通过参与政策制定,推动制度向利于社会服务升级的方向发展,为低空飞行服务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此外,亿航在制度创业过程中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能够更快地获得外部环境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与政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获得更多支持和资源支持,最终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战略活动的开展是由多种能力支撑的。创始团队汇集了技术、市场、公关、融资等多方面的人才,是亿航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多年来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与庞大的技术团队,保障了亿航实现智能互联的关键技术能力;不断进行无人机服务市场的商业化实践,为亿航积累了市场能力。这一系列的资源与能力,支撑了亿航的战略活动,支撑了亿航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与战略布局,为最终实现低空飞行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雄逐鹿:低空飞行的未来不是梦
2017年,飞行汽车仿佛瞬间火了。国际市场群雄逐鹿,传统汽车制造商、大型航空公司、科技巨头、创业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和制定商业化计划,Uber甚至已经计划打造未来的共享飞行汽车市场。
传统汽车制造商丰田正在开发飞行汽车,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时推出一款单座飞行汽车,由地面行驶平滑过渡到飞行,从而搭载奥运火炬走完最后一棒。这款汽车由丰田和一家小型科技公司Cartivator合作开发。国内汽车公司吉利收购了美国Terrafugia公司,这家公司在过去十年间,打造了一款名为Transition的飞行汽车。Transition是一款折叠翼的两座飞行汽车。其采用燃油模式,巡航范围达400英里,巡航时速为100英里,最高可飞1万英尺。其更是能在1分钟内切换飞行和汽车模式。此产品于2009年制造成功并进行飞行,2012年进行了迭代设计;航空巨头空客位于硅谷的A-cubed部门正在组装一款单座、电动、自动驾驶的飞行汽车,该款飞行汽车被称为“Vahana”。其原型机单次充满电后,可飞40英里左右。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正在与Uber一起研发一款小型垂直起降电飞机。双方同时会共同研究探索一个称为“优步飞行车网络”的生态系统;腾讯投资了德国的飞行汽车公司Lilium Aviation,与另外5家公司一起为其提供了9000万美元的融资。该融资将用于五座电动飞行汽车研制。Lilium Aviation研制的两座垂直起降电动飞机在德国上空试飞。Lilium Aviation公司称,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能够进行垂直起降并进行喷气式飞行的电动飞机。
据行业杂志《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的统计,目前全球有20个不同的团队正在进行用于城市通勤市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发工作。然而目前仍未有一款商业化飞行汽车诞生。这些飞行汽车力求解决城市通勤人群的需求,方便上下班和出行。亿航184的主要目标用户人群也是市内通勤人群,每天上下班50公里,飞行器续航20分钟-30分钟。因此,与上面提到的飞行汽车相同,亿航184实现商业化所面对的主要市场也是城市低空飞行市场。
毫无疑问,城市低空飞行市场是一个代表未来的蓝海市场,这也意味着这个市场的规则未定,商业模式不明朗,消费需求不明确。在全球严格的航空管制背景下,很多公司都瞄准了迪拜这一勇敢而开放的科技城市,选择与迪拜政府合作,进行试航。在2017年2月召开的世界政府首脑峰会上,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RTA)局长Mattar Al Tayer宣布,将在今年推出“打飞的”服务,即可以搭载一名乘客,停靠指定站点。当时,他们准备在7月份测试亿航在2016年CES发布的亿航184 无人驾驶载人飞机。今年9月份,德国无人机开发公司Volocopter在阿联酋迪拜王储Sheikh Hamdan bin Mohammed举行的庆祝仪式上首次测试了自己的载人飞机。除此之外,Uber曾在今年4月公布,计划2020年在迪拜试飞空中汽车。因此,对亿航来说,184的商业化路途要想打响第一炮,仍旧困难重重。
此外,对于城市低空飞行这一新兴市场,技术及政策等现实问题仍待企业去破解,企业必须面对如何在城市内起降、续航、安全性、空域管制等问题。市场成熟需要制度完善、技术可靠、消费者认同等条件。亿航等飞行器制造公司要想培育出成熟的市场,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