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增长30%以上的欧普照明,做着怎样用光创造价值的生意?
房地产场火热,家装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主打家居照明的欧普成为了照明行业最大的收益者,企业营收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2016年欧普照明全年营收54.8亿元,与阳光照明、佛山照明等老牌企业差距逐渐拉大。
欧普照明何以逆袭?
太标准化的东西往往难以打破垄断,要想从附庸走向行业巨头,有时候需要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欧普照明董事长王耀海说: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主要的照明工具,它们的标准化让欧普照明难以进入,我们也只能在灯具和照明控件上寻求差异。但LED光源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大规模的商用与家用让这个行业出现了变数。
灯管的标准化开始逐步向照明器具一体化、个性化发展,LED替代传统照明产品将成为趋势,像欧普这样的传统节能照明企业必须快速转型,欧普照明也是在2013年抓住了这次机遇,并形成家居照明灯具、商业照明灯具、光源、照明控制四大业务板块,销售业绩开始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
2016年8月19日,成立20年的欧普照明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查询根据招股说明书可知,欧普照明将会把此次募集资金的40%投入到新兴的LED市场中。
其实在资本运作上,欧普的主要竞争对手飞利浦、欧司朗、雷士照明、阳光照明、佛山照明、欧司朗等企业都早已获得了资本的助力。欧普照明的此次上市不仅缩小了与竞争对手在资本上的差距,也会更进一步的优化原有产品结构,使欧普照明不再是主要生产绿色能源的灯具灯管的传统企业。
目前看来,在国内LED节能照明对传统节能照明快速替代的趋势下,欧普照明的LED节能产品,将会在其“商照+家居”的双引擎驱动下迅速占领市场,给企业带来可观的销售业绩。
年均30%以上的增速是怎样实现的?
提升品牌认知
节能灯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目前全国仍有2万多家节能灯加工企业,1996年在中山成立的欧普照明即是从这样一家小作坊的生产加工一步步走到现在。王耀海说欧普照明的品牌是从2000年才开始塑造的,因为当时中山的小霸王、威力洗衣机等企业凭借着品牌的打造迅速畅销全国。这些企业的成功给他传递出的信号就是:要想在鱼龙混杂的照明行业脱颖而出,就要率先打响品牌战争,提升消费者认知度,以品牌影响力取胜。
现在看来,一直坚持提升品牌认知的欧普显然是成功的(由8个人的“小作坊”到公众上市公司),因为在照明领域欧普已经成为全球照明产业大赛场上的中国代表企业。据悉,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欧普照明组建了由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等领衔的数百名高级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对这个团队每年会投入上亿元的研发费用。
布局国内线下渠道,挖掘海外市场潜力
对于传统的照明行业来说,终端销售网点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个品牌对消费者的最终影响力。从2000年开始,欧普照明便开始布局国内线下渠道,建立全国性的专卖体系,现在已拥有各类渠道终端销售网点超过10万多家。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拓展中东、南亚、南非等海外市场(佛山照明、阳光照明8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欧普海外市场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在10%左右)。
顺应趋势的电商化
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带来的焦虑在欧普照明来看一样没少,王耀海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欧普照明内部对是否完全拥抱互联网组织过很多讨论,因为新的渠道已经形成,你不做别人就会做,传统的企业也必须用新的模式去迎接新的渠道变化。
欧普照明电商体系建立于2011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万元;2013年,第一条LED自动化生产线投入生产后,迅速发展的欧普照明电商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线上营收占总收入的比重是6.5%;2016年“双十一”欧普照明当天实现2.04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86亿元,线上营收占比已经高达24%。
由此可见,近几年,线上电商已经成为欧普照明的重要销售渠道,一个一个台阶的高速业绩增长,使电商业务已成为拉动欧普照明业绩高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管理上的高效率变革
1亿的生意100人能完成,2亿的生意如果还需要200人来完成,那么这做的不是企业,只是用人累出来的生意,壮大的也只是企业营收规模,而并非企业的竞争力。2014的欧普有7000多人,经过互联网化变革后,欧普照明用不断研发的软件,将决策更加数据化和高效化(每年欧普会投入数百万元进行内部软件研发),最大程度上从内部挖掘每个人的单位产出值。
三年来欧普照明营收虽保持高速增长,但公司员工总数却减少到6000人。
根据半导体的摩尔定律,LED行业每18个月会变一轮,产品的价格也会降低一半,外在的压力也在迫使欧普做出更快的反应,去缩短一款产品的研发周期。同时,欧普照明也大胆尝试企业合伙人模式,最大程度上激发团队的自我驱动力,并通过建立欧普大学提供系统的培训计划,为公司培养梯队型人才。比如 Mini-MBA培训体系,从主管到经理、到总监均适用,搭建公司人才梯队。
注重服务价值,植入健康元素,注重软实力打造
在集成照明成为趋势的当下,要想形成规模化的壁垒,越往上游走,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就会越强(做芯片和半导体上游已经被巨头标准化)。因此做灯具照明的欧普聚焦下游应用,定位于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整体照明解决方案。
“欧普到家”即是欧普照明为消费者提供家装定制化应用平台,消费者只要告诉户型,平台就能为用户展示具体装修风格,客户确认的订单会被传送到后端进行制造和配送。同时,欧普到家负责上门安装。从服务模式上看,这与现在的构家、酷家乐等互联网一键家装平台类似。
水、空气、光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在人们注意饮水健康、注重空气质量的今天,对照明质量和照明健康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数据显示自然界里面日光的照射亮度是十几万、几十万流明(流明:指单位平方米上的亮度),靠窗口位置的照射亮度是几千甚至上万流明。长期巨大的亮度差,会对人的机体产生很大影响,长期在室内,人的神经系统对光的感应感会下降,晚上失眠等等问题就会出现。
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的欧普照明,现在开始对产品进行整体升级,将健康元素植入照明产品,用开发的特殊光谱灯具去识别不同人群对光的不同需求,并对光亮度进行智能调节。让灯具不仅能与手机实现连接遥控,很多灯具实际上已经内嵌了音响等模组,产品融合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在智能灯具销量已超2亿元,华为、腾讯等大型企业都已成为欧普照明的合作伙伴。
照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但经历过快速产品替代的LED行业,消费需求开始明显放缓,长的研发周期、短的产品周期、众多产品型号的存货,很容易使企业库存相对较高,导致公司存在存货跌价风险。同时,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等又进一步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国外飞利浦、欧司朗、科锐、GE照明等国际照明大牌占据高端市场;国内木林森、雷士、洲明、科锐等国产品牌在开疆扩土,小米、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也有项目在做推进。看似千亿量级的市场,其实仍处于恶性竞争之中,智慧模具成为欧普照明互联网化、数据化转型过程中的另一个尝试。
模具市场,新的发展契机
精密制造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点是材料和模具,模具行业属于机械制造业,且是在推行的精密定制,集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与重资产于一身,高度依赖工程师,技术工人及精密设备。模具是新品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身直接影响新品开发周期与质量,被称为“工业之母”。
传统的模具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1.人才短缺,培养周期长
人才的短缺是整个传统模具行业的现状。在普遍看重短期效益、被高速成长所裹挟的浮躁大环境下,大家对稀缺人才的解决方案都是高价挖人,而不愿注重人才的自我培养。因为要想培养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2—3年,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少说要5年,工匠级别的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久。7*24小时的工作机制、脏乱差的从业环境也让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2.设备昂贵,利用率却很低
精密的模具加工设备目前多数还是依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因模具是定制化生产,加工每个部件所需要的程序、刀具、夹具都不一样,每次都需要工程师及技术工人进行调试,调试的过程是不产生价值的,故设备的有效利用率非常低就。
欧普精密模具科技对模具行业又有哪些改变?
欧普精密科技(2009年开始准备,2016年正式成立)的成立就是要用技术手段颠覆传统的模具生产,打造一家能成为行业标杆的智慧模具工厂。
高度的标准化、信息化,并实现了部分自动化及智能化
欧普精密前瞻性地引进开发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技术融合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系统,率先实现了模具制造业的数字化。
数字化后,一个原来需要5年培养的工程师,现在两年就能完成,数据在逐步帮助工程师干掉简单重复的低价值劳动。标准化及信息化后,原来需要2年才能熟练操作机床的技术工人现在只需要2周,同时,对于一些简单重复的动作,欧普照明正在逐步采用机械手来取代人工。
2013年底实现数字化,到2015年,欧普精密模具效率整体提升70%,设备有效利用率达到75%-80%,高于日本的70%(行业数据),且客户有不少是欧洲的大牌企业。
现阶段看来,欧普精密科技的智能化模具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对整个模具行业的变革形成了示范效应,可高额的设备成本和长时间的数据化积累过程仍是多数企业难以做到的。在日常的讨论中,多数业内人士认为3D打印可能会成为未来模具制作的最优方式,但必须注意到的是如果3D打印技术真的成熟了,能否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实现其商用价值,还需要与工业化的智能模具企业进行成本与效率的对比再做判断。
总结
照明虽是一个不会衰退的行业, 但并不意味着照明企业就没有想要转型的内在压力。在传统照明向智能照明转型的当下,欧普照明的成功转型对其它企业来说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点。
组织管理上:利用互联网实现审批的扁平高效,利用合伙人制度向团队放权,形成团队自我驱动力,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产品制造上:紧跟国际最新技术,快速研发完成产品升级换代,并将健康元素植入产品,针对场景的不同做到智能调节。
销售渠道上:用新模式去迎接新的变化,注重线上电商渠道的搭建与运营,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照明行业的“网红”。
人才培养上:注重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在价值观匹配基础上,内部进行阶梯性人才储备,外部与高校联合实现高端人才定制培养。
创新孵化上:利用原有优势,瞄准更大市场,实现经验的数据标准化,借助先进设备,对传统行业进行数据化颠覆。